许多年轻父母对自己的孩子吸吮手指或咬指甲的习惯往往并不在意。然而吸吮手指、咬指甲是一种病态行为。这种病态行为在病理心理学和精神病学中被称为“行为障碍”、“行为异常”、“不良习惯”等等。
临床检查发现,经常吸吮手指和咬指甲除了可使手指浮肿、牙齿闭合不良和感染疾病外,还会造成妨碍学习的内心紧张、压力、忧愁或烦躁的症状。
吸吮是一种原始反射,与婴儿口唇接触到任何物体,都会引起吸吮反射。在婴儿时吸吮手指头是常见的,到2—3岁后一般会大大减少。但婴儿饥饿时,吸吮自己的手指会得到如吮吸母亲乳头样的满足,婴儿在寂寞无聊,焦虑不安时,或身体有疼痛、不舒服时,吮吸指头也可以聊以自慰,减轻焦虑、转移对身体疼痛和不舒服的注意力,因而婴儿乐于吸吮手指。在婴儿期,这种偶然出现或持续时间不长的吸吮手指现象,不应视为病态。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与外界接触增多,这些不良行为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消除。但是如果此类的饥饿、疾病、孤独无伴、缺乏玩具、不良情绪经常存在的话,此种行为可能形成习惯而难以消除。致于咬指甲的病因,心理学家认为和吸吮手指一样,一般发生在儿童情绪紧张或抑郁的时候,并伴有睡眠障碍、磨牙齿、吸吮手指头等症状。有些儿童咬指甲是对自己的父母咬指甲行为的模仿的结果,如果从中得到快感,就成了顽固性习惯而不易戒除。
预防和矫正儿童吸吮手指和咬指甲的关键在于从小就养成良好的习惯,对婴儿要避免错误的哺乳方法,如一哭就塞乳头之类。对已经养成此类不良习惯的孩子,在矫治时应注意:
一弄清原因,对症下药。由喂养方法不正确引起的,应克服不良的哺喂习惯,培养孩子有规律的进食习惯,饥饱有节。如属孩子孤独、寂寞的原因,则要给孩子一些有趣味的玩具,让他们有机会与成人或其他孩子一起玩乐,培养其对环境、游戏的兴趣,以转移其注意力,逐渐纠正坏习惯。
二正确教育,切忌粗暴。对此类儿童的不良习惯施行种种强制行为是有害无益的,嘲笑、讥讽、恐吓、打骂更是不妥,这样只会使孩子更加紧张不安,甚至产生自卑感、孤独感等不良心理。